女人最大的底气是经济独立,3个必须保持的金钱观,希望你都有
倡导女性独立的今天,最基本的独立一定是经济独立,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。
正确的金钱观,让女性的人生道路,更加丰富多彩、明艳动人,也更加从容有底气。
那么要想实现经济独立,我们该怎么做呢?
答案是:保持这3个金钱观。
1. 生活上 不物欲 不浪费
林语堂曾说:“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,贵简洁;不贵富丽,贵高雅;不贵昂贵,贵合适”。
合适的、恰到好处的,才是最好的。
奢侈昂贵的大金链条,并不会让人觉得高贵;
雍容华贵的大貂皮衣,也不会让人心生敬佩;
得体大方的轻奢品牌,却足以让人赏心悦目。
朱子《治家格言》中提到: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。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今天,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,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浪费,这种浪费既是对物质的不爱惜,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。
老子说:“不可见欲,使人心乱”。
放纵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,则不可避免地疏忽了精神世界的觉察和善待,同时也无法妥善对待金钱。
小景是我的前同事,她是公司的外贸业务员,因为手上有好几个俄罗斯大客户,每个月业绩都是第一名,但是她的节约几乎是全公司的人都知道的。衣服总是那几件舒适得体的,手机总是国产的且几年都不会换,饮食也从不奢华浪费,所有的钱,除了正常开销都存起来了,现在未满三十岁的她,名下已有两套房,都是和先生一起买的(她先生是老师,工资比她少多了)。
她平常给人的感觉,就是兢兢业业,不物质、不铺张,所以既有业绩也有好人缘,年年民主选票出来的优秀员工都会有她。
“食欲深,天机浅;物欲少则心智明”。
2. 有独立经济的获取能力。
毛姆在《人性的枷锁》中写道:“金钱好比第六感官,少了它,就别想让其余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。
没有足够的收入,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。
你得处心积虑、锱铢必较,变得渺小、卑微和贪婪。”
一个女人,若是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,在年深日久的柴米油盐中,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底气,失去属于自己的那一抹色彩,失去自己内心深处的骄傲。
钱是一个人的胆,是意外来临时,我们能不为金钱而卑躬屈膝、怨天尤人。
朋友生二胎时,想要去月子中心坐月子,婆婆觉得自己可以胜任照顾产妇和孩子的任务,强烈表示反对,但是朋友一胎就体会到坐月子的不容易,所以二胎执意选择月子中心。不过她并不想与婆婆有什么隔阂,于是不卑不亢、但也不强势,只是据实说了句:“妈,费用也没那么贵,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够了,而且我去月子中心,不仅自己能够修养好,您也不会太辛苦,出了月子还得指望您来照看二宝,您正好也休息一阵子,妈,您说是不?”
后来,朋友在月子中心调养得很好,没有婆媳冲突,没有责任互推,这就是独立经济能力带来的话语权。
《刀锋》里面有一句话,“钱能给人带来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——不求人”。
钱,是一个好东西,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钱意味着更多的选择。
3. 善于理财和财务保值。
现如今,没有个副业,抗风险能力就会大打折扣,因为本职工作经济增长潜力是有限的,而且失业这种风险来临时,往往容易让人措手不及。
而不会理财,则很难突破眼前的经济状态,获得快速的增值。我们都知道复利的惊人后发力,但是这种后发力,也不是随便就能拥有的,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、去实践。
朋友小琪去年疫情期间说:“我觉得我们公司快要扛不住了,最近都没什么单,而且这两周走了很多人,我特别焦虑,也准备寻找下家,说实话,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根本不敢辞职……”
我知道,她既有房贷,又有娃,但是工作这几年,一直没能好好提升自己。
于是我鼓励她和我一起学习理财、学习专业知识的提升。在互相鼓励下,去年我们都考下了证书,也经常交流理财的心得,看着账户上不断增长的数字,我们都觉得未来充满希望。现在,终于不再为飞涨的物价过分焦虑,因为我们开始了让钱生钱之旅,不再让资产默默贬值。
有句老话说得好:你不理财,财不理你。
学会理财,学会让资产增值,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明媚。

Comments
Post a Comment